森植日瀛//问诊,一门大势所趋的艺术诊断活!

发布时间:2020-12-21 01:26   浏览次数:次   作者:森国际
图片图片图片
国人引以为傲的中国“医疗魂”,在这次的疫情之中被全世界见证,疫情结束之后回归平淡,医患关系仍然处于阵痛之中。
医院门诊中,我们经常见到被摩肩接踵的病人围绕的医生,面无表情”的,盯着电脑屏幕,听着病人杂乱无章的病诉。开单,一系列检查。
这是中国的门诊的常景。
图片
但。在日本,呈现出另外一番景象:
医生微笑注视着患者,认真聆听着患者们讲述着每一个字,甚至会出现很夸张的肢体语言,来回应患者。
图片
中日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问诊画面,原因为何? 
很大的因素是中国“人多医少”,在中国,面对人山人海的患者,医生大都没有足够的时间,与患者进行长时间的交流病情。
于此之外,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---心态。
日本人会将每一件事情当做一个艺术去经营,不可置否,日本的匠心全世界有名,医疗亦是如此。
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,医疗表演学的创始人佐藤绫子医师接诊艺术》一书中提到,医院门诊是一个舞台,医生是专属演员,医生的每一次问诊都是一场表演,因为医患关系最重要的开始便是问诊。
问诊拥有4种独特的表演,1S调情绪,2S抓性格,3S速沟通,4S谈共情,4秒钟即可与患者建立信任感,继而进行有效快速沟通。,提高问诊效率。
接下来,笔者将分为4篇,为大家详细介绍日本的4秒问诊法。
图片

为何要调动患者情绪?

患者,自带焦虑或暴躁的情绪。用游戏的方式来说,患者是“中路”,电脑是“辅助”。给患者一秒钟温和的对视或微笑,会释放出给强大安全感和信任感,足以打破患者的心理障碍,愿意主动配合医生讲述病情。

 一个“对视”代表对患者的尊重,会将熄灭潜在的"医患纠纷"

我在孕期产检时,我的主治医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。在第一、二次产检,照常询问、开单、检查。但第三产检,走进她的门诊室时,她热情的叫出了我的名字(不带姓的称呼)瞬间让我对医生有了莫名的亲切感,讲述我平常的生活细节,医生一下子就从我所说的内容中找出了我孕期出现异常的因素。1分钟内,找出问题,解决问题,避免了很多没有必要的检查。

 

 
 
患者的性格决定沟通方式。
通过患者细微的动作,说话的语速等等都能够抓住他们的主流性格。
同样是我的产检医生,我本是一个超级敏感的人,大概在第三次产检开始,每次走进她的门诊室,似乎是为了缓解我的敏感度,她都会给我一个拥抱,几秒钟的嘘寒问暖后,直接进入主题,仅仅这个动作就会让我彻底放松的配合检查。而这种区别对待,我不是独一份,而是每一个患者专属定制的待遇。

 

 

  

诊断靠专家,表达靠外行。

我的产检医生,每一次解释完我的整张,都会回家一句:“我说明白了吗?”而不是“你听懂了吗?”

看似一次自降身份的语言表达,却获得了患者的尊重。
患者是外行,医生是专家,用专家的话讲述病情,不是每一个患者都能够理解,医患的距离由此拉开,用“外行”的话,对患者进行解释,患者则更加的容易接受。
医患是互相依存的团体
我在第六个月进行产检的时候,在检查报告之中,某项结果出现异常(侧脑室增宽),导致我可能面临引产的风险。我在经过了多项检查后,仍然找不到原因,无法确定它是否对孩子造成影响。在是否保留孩子的选择中,医生说了这样一句话:“作为医生,我不建议你留下孩子,在临床病例中,有过太多因为侧脑室异常因素导致新生儿畸形的家庭,太难了。但是,作为母亲,我理解你,赌一把,留下孩子。”

 

 
一句话,却让当时已经十分脆弱的我泪流满面,在医生讲述了“正常”与否的评估后,我选择留下了孩子。
从开始到结束,我和我的医生,从陌生人到朋友,只在这几秒的光景,多几个动作语言,多一份用心共情,也没浪费多久时间,反而提高了问诊的效率。
不同的问诊方式,能问出不同的内容;不同的问诊态度,能问出不同的医患关系。
 
你是否愿意准备一千个剧本,去面对眼前的这个患者;还是打算只熟记一个剧本,去套一千个患者的生老病死。
 
问诊的艺术,不是准备好的标准剧本,而是在与每一个患者的接触问诊中,随时创作出更多更鲜活的剧本。
 
如何创作出更多鲜活的问诊剧本,下期告诉你!

 


 

森国际健康管理中心

体检预约电话:

010-64789526
13811851371(孙女士)